土力学有效应力之雨天防滑 [Effective Stress of Soil]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土力学有效应力之雨天防滑

崔济东 (Jidong Cui);沈雪龙 ( Xuelong Shen ).

有效应力原理是土力学区别于其他力学的一个重要原理,由太沙基(K. Terzaghi)提出,并经Skempton和Bishop改进而被广泛接受。该原理认为饱和土中的压应力由力学效应不同的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孔隙水压力,这部分应力既不产生可觉察的压缩量,也不产生可观的抗剪强度增量,又叫中和应力,另一部分为有效应力,这部分应力对土体能够产生可觉察的变形影响或使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加。公式表示为:

其中σ为有效应力,σw为孔隙水压力。关于有效应力原理的发现,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个下雨天,太沙基大神走在路上,不留神滑了一跤,望着地面上带着水膜的滑痕,先生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在饱和黏土上快走会滑倒,而在干黏土和饱和砂土上不会滑倒?牛人果然是牛人,太沙基很快发现了其中的道理:作用在饱和土体上的总应力,由作用在土粒骨架上的有效应力和作用在孔隙水上的孔隙水压力两部分组成。前者会产生摩擦力,提供人前进所需要的反力;后者没有抗剪能力。人踏在饱和黏土上的瞬时,总应力转化为超静孔隙水压力,而黏土渗透系数又小,快行一步时间内孔压不会消散并转化为有效应力,因而人快步行走就会滑倒。有效应力原理就这样被发现了。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在哪里滑倒,就在哪里思考,如果太沙基先生滑倒后,只顾着自己的新西装和接下来的约会,恐怕就发现不了这个重要的原理啦(开个玩笑,牛人与摔不摔跤无关)。
那么如何避免滑倒呢?还是得从基本原理出发,想办法不产生超静水压力或者让超静水压力快速释放,这里给出两个小建议。第一,雨天在黏土地面上行走时,穿上我们祖先发明的木屐。由于木屐与地面接触面积较小,压在黏土上时产生超静水压力的范围较小,土的自由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超静水压力的释放,另外由于屐齿接触面下土的有效应力相对较大,土发生压缩变形,屐齿陷入土中,产生了较大的咬合力,进一步增大了防滑能力,一举两得。可见小小的木屐真乃跋山涉水、居家旅行之必备良品。第二个不成熟的小建议,那就是到海边去。常在泥上走,哪能不摔跤?既然眼前的道路泥泞不堪,何不到诗和远方的海边?海边的砂土渗透率大,饱和的砂土产生的超静水压力能够快速释放,所以在砂土上追逐嬉戏,丝毫不用担心会滑倒。所以经常看到有人在沙滩上打排球、踢足球,而在泥水地上打球的怕是少之又少吧。有图为证,大家自己选咯O(∩_∩)O~。 🙂  🙂  🙂   🙂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You already voted!
  • 参考文献 ( References)

[01] 太沙基,《理论土力学》

[02] 沈珠江,《理论土力学》

[03] 李广信,《岩坛漫话》

  • 微信公众号 ( Wechat Subscription)

WeChat_QRCode

欢迎关注 “结构之旅” 微信公众号,及时订阅更新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