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规范] 广东省标高规及国标高规关于“嵌固端”规定的异同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广东省标准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J/T 15-92-2021

条文 5.3.7

结构计算时,嵌固端宜设于基础面或地下室底板面,也可设于地下室楼盖或顶板面。当以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计算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应小于首层侧向刚度的2倍。当计算地下室的层侧向刚度时,可用壳元或其它合适的单元模拟地下室外墙,并可考虑土侧向约束的影响。

条文说明

计算模型中嵌固端的物理意义是水平位移和转角均为零。基础底板面或地下室底板面的约束条件较为接近计算假定。计算时可用土弹簧模拟地下室外侧土约束的影响,土弹簧刚度的选取宜与地室外岩土的工程性质匹配。当计算嵌固端设于地下室底板面时,基础底板以上各层地下室楼盖可不统计扭转位移比、受剪承载力比、刚度比等计算指标,是否属多塔结构由地面以上的结构构成判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计算嵌固端时,如地下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小于首层的2倍,可近似满足水平位移的约束
条件,但转角不为零。当地下室顶板采用带托板的无梁楼盖,板厚取较小柱距的1/25和300mm的较大值,设置了宽度不小于柱宽的配筋加强带(暗梁),且满足地下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小于首层的2倍时,可作为上部结构的计算嵌固端。计算结构的侧向刚度时,宜同时考虑结构的剪切和弯曲刚度当地下室顶板整体刚度大、采用梁板结构且板厚不小于150mm,或采用无梁楼盖且板厚不小于300mm时,可按整个地下室的实际结构计算侧向刚度。当地下室顶板以上有多栋塔楼时,地下一层的侧向 刚度应不小于所有塔楼首层侧移刚度的两倍,方能以地下室顶板作为计算嵌固端。

 

国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 2010

5.3.7 高层建筑结构整体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

条文说明

5.3.7 本条给出作为结构分析模型嵌固部位的刚度要求。计算地下室结构楼层侧向刚度时,可考虑地上结构以外的地下室相关部位的结构,“相关部位”一般指地上结构外扩不超过三跨的地下室范围。楼层侧向刚度比可按本规程附录E.0.1条公式计算。

从以上对比可见,大体上是一致的。主要差别是,对于刚度较大的楼盖,省标计算侧向刚度比时可按整个地下室的实际结构进行计算,而国标是要求“相关部位”。


You already voted!

  • 相关博文( Related Topics)

[01] [工具][软件][规范] 广东省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反应谱计算工具

[02] [结构力学][结构设计] 两端固支梁弯矩为0点距端部的距离

[03] [抗震][结构设计][规范] 非抗震设计情况下混凝土柱的“轴压比”可达多大?

[04] [结构设计][动力学] YJK中CQC振型组合地震力的复核

[05] [结构设计][楼梯] 混凝土楼梯施工图笔记

[06] [结构][设计][规范] 关于结构倾覆力矩计算公式的另一种理解

[07] [结构设计][规范] 结构整体倾覆力矩及抗倾覆力矩的计算——以YJK为例

[08] [YJK][结构设计] YJK中的地下室侧土侧向约束土弹簧测试

[09] [结构设计][规范] 关于“扭转耦联”、“偶然偏心”、“双向地震作用”的总结

[10] [结构设计][规范] 与“嵌固”相关的规范条文总结

[11] [抗震][结构设计] 规范的各种刚度比”Ratx,Ratx1,Ratx2,RJX1,RJX3″及嵌固层

[12] [抗震][结构设计] 关于“扭转效应明显”与“两个水平方向振型参与系数”

[13] [结构设计] [超限设计] 规范“扭转位移比”的相关条文

[14] [结构设计][地震作用][规范]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一些概念总结 (Basic Concepts of Response Spectra Method)

[15] [抗震][设计] 关于地下室的抗震等级如何取?

[16] [钢结构][笔记] 钢梁的局部稳定与腹板加劲肋 (Local Stability of Steel Beam and Web Stiffeners)

[17] [结构设计] 特一级剪力墙、筒体墙的设计规定

[18] [结构设计][抗震][笔记] 什么是规定水平力?

[19] [结构设计][超限][工具] “高规”结构抗震性能目标查询工具

[20] [结构设计] 开斜洞剪力墙的受力特性

[21] [结构设计][规范] 什么是重力荷载代表值?

[22] [抗震设计][结构规范] 如何有效考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23] [抗震设计][结构规范] 规定水平力、倾覆弯矩、振型组合等电算结果的复核总结

[24] [地震][结构] 双向地震作用效应,【先振型组合,再方向组合】及【先方向组合再方向组合】的差异?(实际案例测算)

[25] [规范][结构][设计]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尺度问题 (The dimension problem of the boundary element of the shear wall)

[26] [结构][设计][规范] 关于结构倾覆力矩计算公式的另一种理解

[27] [结构][YJK][设计] “一次性加载”、“模拟施工1加载”及“模拟施工3加载”的差别及案例测算 ( Construction Simulation)

[28] [笔记][算例] “剪切型”与”弯曲型”位移曲线的位移角特性

[29] [抗震][结构设计][规范] 非抗震设计情况下混凝土柱的“轴压比”可达多大?

[30] [笔记][结构] 斜柱方案受力分析点

[31] [结构][笔记][材料] 矩形截面与H形截面的抗弯能力 ( Bending Resistance of Rectangular Section and H-shaped Section)

[32] [笔记][结构][设计] 钢管与钢管混凝土截面的刚度差多少?(What is the difference in stiffness between steel tube and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section)

[33] [笔记][结构][设计] 核心筒斜墙收进转换区设计要点 (Inclined wall transfer zone of corewall)

[34] [结构][设计][笔记] 一万千牛的力有多大?(How strong is the force of 10,000 kN)

  • 微信公众号 ( Wechat Subscription)

WeChat_QRCode

欢迎关注 “结构之旅” 微信公众号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