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周末上海行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周末上海行,约了几个上海的小伙伴聚一聚,吃了几顿大餐,挺快乐,还聊到深夜。 同时,此行有幸参与了由同济大学与华东院主编的CECS《低损伤钢结构技术规程》的启动会,会议在同济大学土木楼举行,会上见到了许多大咖,也学到许多知识,希望后续能做点工作。 人生就是一个体验,MARK一下。 PS.  前路茫茫,边走边看! 关于我们 结构设计| 软件开发| 抗震抗风| 振动控制| 减隔震| 参数化设计 致力于探索和拓展行业设计前沿 为客户提供极致服务 https://www.jdcui.com 合作及技术咨询 COOPERATION & CONTACT E-mail:jidong_cui@163.com WeChat & Tel: 13450468449

[规范][网壳][笔记] 弹性全过程分析计算网壳稳定安全系数需要考虑构件应力比吗?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如题,弹性全过程分析(几何非线性分析)计算网壳稳定安全系数需要考虑构件应力比?因为如果看构件应力比,应力比肯定是不满足要求的。这是小伙伴看了前几天分享的 [工程][案例][资料] 某商业中庭钢网壳天窗设计及计算分析[Design and calculation analysis of steel latticed shell skylight in a commercial atrium]  后问的问题,也就是在对比这个4.2的时候,是否需要考虑构件的应力比。问题原自《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7-2010 的4.3节 网壳的稳定性计算。 答案是否定的,也就是如果采用几何非线性分析计算网壳稳定安全系数,不需要考虑构件应力比,只要安全系数大于4.2就可以。 我们先看看《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7-2010的条文和条文说明。 规范条文 条文说明 由以上内容可看出: (1)规范规定了两种网壳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方法1:弹塑性全过程分析,也就是同时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此时安全系数K要求是2.0。 方法2::弹性全过程分析,也就是只考虑几何非线性,但材料假定为弹性,此时安全系数K要求是4.2。 理论上,方法1才是准确的,方法2是方法1的一个简化或近似,复杂网壳结构应采用方法1。而 4.2/2.0实际上考虑的就是弹塑性和弹性假定下极限承载力的经验比。相当于用简化的方法2,将安全系数K放大为4.2,实际反推的是弹塑性情况下也即方法1计算的承载力K为2,方法2本身是一个简化,用方法2再去看应力比就没意义了。 (2)其实也可以反过来思考,如果用方法2,还要求应力比满足要求,那相当于要求在4.2倍荷载下,结构构件依然保持弹性,这个和规范要求的结构在弹塑性情况下K=2就矛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