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图] “结构思享汇” 第十二期主持记录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记录一下昨天精彩的“结构思享汇”,第十二期,在广交会威斯汀酒店举行,这一期又回到RBS事务所主办,同时也是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结构咨询与减隔震(振) 分会成立及庆祝RBS成立20周年,而且恰逢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结构咨询与减隔震(振) 分会成立及庆祝RBS成立20周年,现场讨论激烈,气氛很好,在徐麟总带领下,参与了思享汇两个报告的主持,第一次直播主持,受益匪浅。(PS. 经历宝贵,行胜于言!) 微信公众号 ( Wechat Subscription) 欢迎关注 “结构之旅” 微信公众号

[视频][Video] 基于ESO的拓扑优化 案例1 (Python编程) ESO based topology optimization Example 1(Python programming)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ESO拓扑优化,Python编程,视频。 相关资料 ( Related Topics ) [01] [CSI OAPI][编程] CSI OAPI EX1: 运行/关闭/捕捉 SAP2000 [Start/Exit/GetActive SAP2000] [02] [CSI OAPI][编程] CSI OAPI EX2: 伸臂桁架几何优化 [Geometric optimization of outrigger truss] [03] [CSI OAPI][编程] …

[工具][试验][编程] DataSmoothing试验滞回曲线平滑修正——案例14 [DataSmoothing Test Hysteresis Curve Smoothing Correction – Case 14]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利用DataSmoothing软件( [工具][试验][更新] DataSmoothing v2022: A Program for Test Data Smoothing [试验数据曲线平滑+降噪工具] )对小伙伴的滞回试验曲线做个平滑修正案例。 修正前的曲线 导入DataSmoothing,运行修正 修正后的曲线 修正前后对比 由图可见,经过DataSmoothing修正后,滞回曲线得到了平滑,修正后的曲线很好的捕捉到了数据本身的趋势·。 DataSmoothing  的软件案例 ( Application Examples) [01]  [工具][试验][编程] DataSmoothing试验滞回曲线平滑修正——案例1 [02]  [工具][试验][编程] DataSmoothing试验滞回曲线平滑修正——案例2 [03]  [工具][试验][编程] …

[规范][笔记] 栓焊混用与栓焊并用连接接头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随后更新……       相关博文( Related Topics) [01] [工具][软件][规范] 广东省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反应谱计算工具 [02] [结构力学][结构设计] 两端固支梁弯矩为0点距端部的距离 [03] [抗震][结构设计][规范] 非抗震设计情况下混凝土柱的“轴压比”可达多大? [04] [结构设计][动力学] YJK中CQC振型组合地震力的复核 [05] [结构设计][楼梯] 混凝土楼梯施工图笔记 [06] [结构][设计][规范] 关于结构倾覆力矩计算公式的另一种理解 [07] [结构设计][规范] 结构整体倾覆力矩及抗倾覆力矩的计算——以YJK为例 …

[编程][软件] VCAP: Vibration Comfort Assessment Program [振动舒适度评价软件]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随后更新,占位……     相关软件资料 ( Related Programs) [01] [下载][软件] RC梁纵向钢筋单排最大根数[Maximum Number of Beam Longitudinal Reinforcing Bars] [02] [下载][软件][结构设计] RC梁的构造腰筋计算工具 [Calculation tool of waist reinforcement for RC beam] [03] [软件][工具] SGMPZM: Seismic …

[科研][工具][软件] BBCA v2023: 从滞回曲线提取骨架曲线 [BBCA: Extract Backbone Curve from Hysteretic Loop]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这次又花了很多时间更新了BBCA软件,增加了多种功能和改进,同时内部基本重写了很多代码。 程序图标 ( Program Icon ) 程序介绍 ( Program Introduction) 基本目标是:从滞回曲线提取骨架曲线,方便做试验的小伙伴. Extract Backbone Curve from Hysteretic Loop. 历史版本: BBCA v2019: [科研][工具][软件] BBCA v2019: 滞回环骨架曲线提取工具 [BBCA: Extract Backbone Curve from Hysteretic Loop] …

[工具][试验][编程] DataSmoothing试验滞回曲线平滑修正——案例13 [DataSmoothing Test Hysteresis Curve Smoothing Correction – Case 13]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利用DataSmoothing软件( [工具][试验][更新] DataSmoothing v2022: A Program for Test Data Smoothing [试验数据曲线平滑+降噪工具] )对小伙伴的滞回试验曲线做个平滑修正案例。 修正前的曲线 导入DataSmoothing,运行修正 修正后的曲线 修正前后对比 由图可见,经过DataSmoothing修正后,滞回曲线得到了平滑,且并未显著改变原曲线的特性和趋势·。 DataSmoothing  的软件案例 ( Application Examples) [01]  [工具][试验][编程] DataSmoothing试验滞回曲线平滑修正——案例1 [02]  [工具][试验][编程] DataSmoothing试验滞回曲线平滑修正——案例2 [03]  [工具][试验][编程] …

[动力学][结构] 大震弹塑性顶点位移时程为何”不收敛”?[Why does the displacement time history of earthquake elastic-plastic analysis not converge?]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经常碰到小伙伴做完大震弹塑性分析后,跑过来问为何结构顶点位移总是不收敛? 怎么个不收敛法?大家看看下面这个图: 上述两组图中,上方的是结构某主方向的地面加速度(总时间110s),下方的是结构对应方向的顶点位移时程曲线(算到60s)。 由图可见:其中地面峰值加速出现在30~40s,在60s时地面加速度已退化为峰值的30%以上,而结构顶点位移算到60s依然不减衰减。地面加速度衰减速度很快,加速度峰值明显靠前,而顶点位移似乎还没出现峰值,看起来“发散”。为何加速度已经显著退化,而位移还没收敛? 最初看到这类曲线的时候,也很诧异?后面思考后发现,之所以会存在这种诧异,是因为我们对比的基准选错了。 上面的例子中,我们拿结构的顶点位移时程和地面加速度进行对比?实际上,加速度和位移之间差了两次积分,加速度峰值和位移峰值并不一定出现在同时刻,两者本身可以差很大。 对比结构顶点位移时程的趋势参照地面的位移时程更直观,而不是参照地面加速度时程。位移与位移对比才直接。 以上图中的加速度为例,我们对加速度进行积分,获得对应速度与位移时程,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见,X向和Y向的地面加速度时程峰值分别出现在30s和40s左右,而对应的位移时程峰值分别出现在50s和55s,足足推后了15~20s左右。 从这个角度来看,顶点位移要出现明显退化,加速度应该算到60s,甚至可能更多。为此我们把弹塑性分析时间直接设置为110s的时间,再次提取顶点位移时程结果,如下图所示。 有上图可见,在60s后,两个方向的顶点位移均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由于我们通常进行的是一致地震激励计算,因此超限报告中,往往只给出加速度时程曲线,并没有提供地面位移时程曲线,让人很自然地采用地面加速度时程对比顶点位移时程进行参照,从而引起了上述诧异。 有了这样的发现,我们不妨找几组天然地震记录进行积分计算,看看这些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的“显著退化点”和地面位移时程曲线的“显著退化点”出现的位置情况。 这里曲线的“显著退化点”定义为曲线正向最大值和负向最大值中靠后出现的那个。 由上述多组图可见: (1)地面加速度时程曲线的抖动程度最大,经过二次积分后得到的位移时程曲线变得平缓,速度时程曲线的抖动程度次之。 (2)地面加速度、速度、位移曲线的“显著退化点”出现位置不同,三个曲线的“显著退化点”出现的位置先后关系不定,但从选取的几组天然地震波的分析结果来看,速度时程曲线和加速度时程曲线的“显著退化点”相对较为接近,而地面位移时程曲线的“显著退化点”与加速度时程曲线的“显著退化点”可能相差较远,且位移曲线的“显著退化点”更靠后。 (3)对比结构顶点位移时程的趋势参照地面的位移时程更直观,而不是参照地面加速度时程。 相关博文( Related Topics) [01]. [Tool] SPECTR – A program for Response Spectra Analysis …

[随笔] 智能的学术期刊!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邮箱收到了一封来自《工程力学》学报的论文引用通知。不禁感慨,现在学术期刊真的好智能,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太久,论文被引用后居然会有邮件通知你,研究效率显著提升 !! 互联网、计算机、人工智能发展速度一直在加快,软件越来越智能,工具越来越先进,一方面改进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很多工作方式,也在不断淘汰人,原来需要人做的,可能现在机器替代了,又强迫我们去学习新的技术,这不得不改变我们很多想法。 但未来必然是数字化的! 微信公众号 ( Wechat Subscription) 欢迎关注 “结构之旅”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