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 内夯沉管灌注桩(施工工序)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内夯沉管灌注桩 在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中的6.5节提及。 内夯沉管灌注桩本质上是沉管灌注桩的一种变种,采用外管与内夯管并结合锤击沉管,实现夯压、扩底作用,在锤击沉管灌注桩的基础上,实现了扩大头,增加了加桩尖阻力和桩侧摩擦力。 所以内夯沉管灌注桩又称为 夯扩桩。 内夯沉管灌注桩的主要施工工序: (1)在桩位处按要求放置干混凝土(外管封底) (2)将内外管套叠对准桩位 (3)通过锤击将双管打入地基中至设计深度 (4)拔出内夯管 (5)向外管贯入高度为H的混凝土 (6)内管放入外管内压在混凝土面上,并将外管拔起一定高度h (7)通过锤击与内夯管夯打外管内混凝土,使桩头外扩 (8)夯打管内混凝土直至外管底端深度略小于设计桩底深度,此过程即为一次夯扩,如需二次夯扩,重复4~8步骤 (9)拔出内夯管 (10)在外管内贯入桩身所需的混凝土,并在上部放入钢筋笼 (11)将内管压在外管内混凝土面上,边压边缓缓拔起外管 (12)将双管同步拔出地标,成桩过程完毕 PS. 理解了施工过程,就理解了桩的特点及相关公式。 关于我们 超限复杂高层结构设计 | 软件定制开发| 环评减振控制 |人行及风致振动控制 | …

[土与基础] 柱对基础的冲切与柱对楼板的冲切 [Punching Shear in foundation slabs and floor slabs]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总结一下两类板的冲切:(1)柱对基础板的冲切(2)柱对楼板的冲切 (1)柱对基础板的冲切 柱对基础板的冲切如下图所示。由图可见,柱对基础板的冲切,本质上是柱上部传来的力F对板的冲切,而G(基础板自身的重力及作用在板的力)是不引起冲切的(这里隐含一个假设G是均匀分布的,其引起的基础反力刚好和作用力抵消),因此,计算冲切的时候,是用柱的力F减去基底净反力(基底总反力减去G引起的部分)。 (2)柱对楼板的冲切 柱对楼板的冲切如下图所示。由图可见,柱对楼板的冲切也是柱的力F冲切楼板,本质上起作用的是板的自重加板上的荷载G,F可理解为反力,因为F和G本质上是静力平衡的。而在柱对基础板的冲切中,板的自重及板上的荷载G是不起作用的。 关于我们 超限设计 | 软件定制开发| 环评减振控制 |人致振动控制 | 减隔震设计 | 施工过程模拟 | 小品钢结构 | 有限元开发 | BIM与参数化 | 大震弹塑性 追求卓越 脚踏实地 致力于探索和拓展行业设计前沿 https://www.jdcui.com 合作及技术咨询 COOPERATION …

[记录] 劲性复合桩工地参观学习(strength composite pile)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今天去工地参观学习劲性复合桩,有收获,做个记录。 劲性复合桩可以狭隘理解为一种水泥土搅拌桩与预应力管桩结合的一种复合桩型。(PS.更严谨的定义可以查阅相关规范和文献)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施工过程是先用搅拌桩机进行水泥土搅拌桩施工,然后在水泥搅拌桩未凝固时,往中间压入预制管桩。 实际施工时搅拌桩和预制管桩可以是通过一体机施工,也可以分开两个机械施工。图1施工中的就是一台一体机。 劲性复合桩的原理是利用水泥土搅拌桩较大的接触面积来提供侧摩阻力,由于水泥土的过渡作用,桩侧摩擦性能较好,而该桩基的桩身强度由内部预制桩控制。 相关博文( Related Topics) [01] [工具][软件][规范] 广东省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反应谱计算工具 [02] [结构力学][结构设计] 两端固支梁弯矩为0点距端部的距离 [03] [抗震][结构设计][规范] 非抗震设计情况下混凝土柱的“轴压比”可达多大? [04] [结构设计][动力学] YJK中CQC振型组合地震力的复核 [05] [结构设计][楼梯] 混凝土楼梯施工图笔记 [06] [结构][设计][规范] 关于结构倾覆力矩计算公式的另一种理解 [07] [结构设计][规范] …

[土力学][软件] SoilStress_PL: Stresses in Soil, Boussinesq Theory [集中力下地基附加应力计算 Boussinesq解]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程序图标 ( Icon ) 程序介绍 ( Introduction) 这是一款 土力学(Soil Mechanics) 相关的编程作品,由团队成员 吴金诚(WJC)  负责编制。 原理介绍: 地基附加应力是地基产生变形、建筑物沉降的主要原因。计算地基变形,需先计算地基中的附加应力。Boussinesq J 提出了在半无限空间弹性体表面上作用有竖直集中力时,在弹性体内任意点M引起的的附加应力以及位移解析解。解析如下: 程序功能: (1)查询任一点M附加应力以及位移 (2)绘制在r=ro处,应力或位移变量随深度的变化曲线 (3)绘制在深度为D0处,应力或位移变量随r的变化曲线 (4)绘制应力或位移变量在D(深度)-r(半径)云图 (5)输出绘图数据,并生成xlsx文件 (6)保存绘图图像 程序界面 ( Program Screenshot) 使用案例( Examples) 选取某教材中若干任意点,并用SoilStress_PL计算任意点z向附加应力 下载 ( …